舰队的航行距离是战略部署的核心要素之一。单支舰队的常规航行距离存在上限,这一限制与舰船类型、曲率航行技术以及计划圈布置密切相关。基础航行距离通常为1500单位,但通过解锁曲率航行技能或增援技术可扩展至3000单位。需舰队实际移动速度由编队中最慢的舰船决定,战列巡洋舰等重型单位会显著拖累整体机动性,而高速护卫舰编队则能实现快速跨星系转移。
远距离行动依赖曲率航行机制的合理运用。当舰队通过计划圈建立曲率通道后,可在支持范围内实现高速跃迁,但该过程存在准备时间且易受干扰。若在曲率准备阶段遭遇攻击,航行会被强制中断。特殊战术跳跃功能允许舰队瞬间穿越星门节点,这种打洞技术常用于突袭或撤离,但需要提前占领关键跃迁点。采矿或攻城等非战斗任务中,工程舰与高速侦查舰的增援配合能显著提升作业效率,侦查舰先行建立计划圈后,主力舰队可通过曲率快速抵达目标区域。
舰队指挥值上限直接影响远航作战能力。九级基地解锁400指挥值后,可编入更多高成本舰船,但需平衡火力与机动性。重型战巡和航母虽能通过增援突破指挥值限制,但会导致舰队失去曲速航行能力。实际部署中,建议将主力接战队与高速输出队分离配置:前者以巡洋舰为核心承担正面作战,后者由驱逐舰和护卫舰组成,利用移动速度优势实施包夹。包夹战术能无视敌方阵型直接攻击中后排单位,但要求输出舰队保持至少650以上的基础航速。
资源采集与航行距离的关联常被忽视。矿区连接需通过前哨站实现,而基地迁移至矿点附近可节省工程舰调度时间。采矿平台虽能提升10%-30%采集效率并节省计划圈,但会引发同盟间的争夺。远距离采矿时,工程舰与运输舰混编能缓解仓储压力,而曲率通道的提前规划可减少60%以上的往返耗时。需注意封锁任务可能触发野怪刷新机制,三级封锁点会持续生成八级野怪,需预留足够火力应对。
舰船定位系统决定了远航战术的底层逻辑。系统根据蓝图自动分配前排、中排、后排位置,前排单位会优先承受伤害。这种不可调整的机制使得高护甲舰船成为长途奔袭的必备选择,而脆弱的输出型舰船必须依赖包夹战术规避正面交战。攻城型舰船如诺玛M470需单独编组为高速拆家队,其移动速度与攻城效率直接影响对敌方后勤的打击范围。维修舰在远距离作战中效果有限,通常建议用增援战巡替代维修功能以提升持续作战能力。